歡迎來到北京博創(chuàng)諾信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網站!
4006776088依據HJ/T 75-2007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(xù)監(jiān)測技術規(guī)范:
當CEMS安裝在矩形煙道時,若煙道截面的高度大于4米,則不宜在煙道頂層開設參比方法采樣孔;若煙道截面的寬度大于4米,則應在煙道兩側開設參比方法采樣孔,并設置多層采樣平臺。
在CEMS 監(jiān)測斷面下游應預留參比方法采樣孔,采樣孔位置和數目按照GB/T16157的要求確定?,F有污染源參比方法采樣孔內徑應≥80mm,新建或改建污染源參比方法采樣孔內徑應≥90mm。在互不影響測量的前提下,參比方法采樣孔應盡可能靠近 CEMS監(jiān)測斷面。當煙道為正壓煙道,應采用帶閘板閥的密封采樣孔。
測定位置應避開煙道彎頭和斷面急劇變化的部位。對于顆粒物CEMS和流速CMS,應設置在距彎頭、閥門、變徑管下游方向不小于4倍煙道直徑,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2倍煙道直徑處;對于氣態(tài)污染物CEMS,應設置在距彎頭、閥門、變徑管下游方向不小于2倍煙道直徑,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0.5倍煙道直徑處。對矩形煙道,其當量直徑D=2AB/(A+B),式中A、B為邊長。
.根據已確定的監(jiān)測點位搭建操作平臺
依據HJ/T 75-2007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(xù)監(jiān)測技術規(guī)范,為現場的在線監(jiān)測儀器及性能驗收時的操作及維護方便,必須搭建操作平臺。操作平臺的搭建原則是保證監(jiān)測人員安全,儀器操作及維護方便。方便時可借用已有的操作平臺。應滿足以下要求:
a) 采樣或監(jiān)測平臺長度應不小于2m,寬度應不小于2m或采樣槍長度外延1m,周圍設置1.2m以上的安全防護欄,有牢固并符合要求的安全措施,便于日常維護(清潔光學鏡頭、檢查和調整光路準直、檢測儀器性能和更換部件等)和比對監(jiān)測。
b) 采樣或監(jiān)測平臺應易于人員和監(jiān)測儀器到達,當采樣平臺設置在離地面高度≥2米的位置時,應有通往平臺的Z字梯/旋梯,寬度應不小于0.9m;當采樣平臺設置在離地面高度≥20米的位置時,應有通往平臺的升降梯。
c) 當設備安裝在矩形煙道時,若煙道截面的高度大于4米,則不宜在煙道頂層開設參比方法采樣孔;若煙道截面的寬度大于4米,則應在煙道兩側開設參比方法采樣孔,并設置多層采樣平臺。
d) 在設備 監(jiān)測斷面下游應預留參比方法采樣孔,采樣孔位置和數目按照GB/T16157的要求確定?,F有污染源參比方法采樣孔內徑應≥80mm,新建或改建污染源參比方法采樣孔內徑應≥90mm。在互不影響測量的前提下,參比方法采樣孔應盡可能靠近 CEMS監(jiān)測斷面。當煙道為正壓煙道,應采用帶閘板閥的密封采樣孔。
2.分析小屋建設、小屋內設備就位
1. 監(jiān)測站房的基礎荷載強度 2000 kg/m 2 ,其面積應≥3m×4m ,空間高度應≥2.8 m,站房建在標高≥0 m 處。
2. 監(jiān)測站房內應有空調,控制室內溫度保持在(20~30)℃,濕度應 ≤60 %,空調應具有來電自動重啟功能,站房內應安裝排風扇。
3. 監(jiān)測站房內配電功率能夠滿足儀表實際要求,功率不少于 8 kW,至少預留三孔插座 5個、穩(wěn)壓電源 1 個、UPS 電源一個。
4. 監(jiān)測站房內應配有有生產資質單位生產的標準氣體,且在有效期內。監(jiān)測站房的防雷系統(tǒng)應符合 GB50057 的規(guī)定。
5. 系統(tǒng)儀器設備的工作電源應有良好的接地措施,接地電纜應采用大于 4 mm 2 的獨芯護套電纜,接地電阻小于 4Ω,且不能和避雷接地線共用。
6. 平臺、監(jiān)測站房、交流電源設備、機柜、儀表和設備金屬外殼、管纜屏蔽層和套管的防雷接地,可利用廠內區(qū)域保護接地網,采用多點接地方式。廠區(qū)內不能提供接地線或提供的接地線達不到要求的,應在子站附近重做接地裝置。
7. 電源線和信號線設防雷裝置。
8. 接地線和零線不得共用,主機柜外殼和可導電的金屬外殼要可靠接地。
9. 電源線、信號線與避雷線的平行凈距離≥1 m,交叉凈距離≥0.3 m。
10. 由煙囪或主煙道上數據柜引出的數據信號線要經過避雷器引入監(jiān)測站房,應將避雷器接地端同站房保護地線可靠連接。
11. 信號線為屏蔽電纜線,屏蔽層應有良好絕緣,不可與機架、柜體發(fā)生摩擦、打火,屏蔽層兩端及中間均需做接地連接。
12. 監(jiān)測站房儀器應排列整齊,監(jiān)測儀器頂平直度和平面度應不大于 5 mm,監(jiān)測儀器牢固固定,可靠接地。二次接線正確、牢固可靠,配導線的端部應標明回路編號。配線工藝整齊,綁扎牢固,絕緣性好。
上一篇:微型空氣站的趨勢和特點
下一篇:PID傳感器介紹以及工作原理